彩神lv - - (中国)百度搜索
彩神lv2024-03-28

东西问·解码兔年 | 李茜 :兔年说兔,谁 是地球上兔子 的“老祖先”?******  编者按: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中国传统的兔年春节将至 ,历经疫情考验 的人们心怀希冀 。自2023年1月18日起 ,中新社“东西问”专栏特推出“解码兔年”系列稿 ,探究春节文化、“双立春”等 的意涵与影响。

  中新社北京1月21日电 题 :兔年说兔 ,谁是地球上兔子 的“老祖先”?

  ——专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茜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2023年 是中国传统的癸卯兔年。兔子以其活泼好动的特点 ,颇受人们 的追捧与喜爱。

  可爱 的兔子如何起源演化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古生物学界关注,也引发诸多争议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野外考察队在安徽潜山约6200万年前地层中发现并命名为“安徽模鼠兔”的化石 ,研究确认它 是兔子的祖先类型,才平息了兔子起源争论 。

  安徽模鼠兔何以成为“兔祖先”?其后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化过程 ?研究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兔年到来之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李茜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兔年说兔,科普揭秘兔子 的“前世今生”。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视频 :【东西问】李茜 :中国发现 的化石为解决“鼠兔同源”争议提供关键证据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兔子起源研究在古生物学界曾有哪些争论 ?安徽模鼠兔化石 的发现,为兔子起源和鼠兔同源研究提供了怎样的关键证据 ?

  李茜 :今天大家都喜欢的兔子这种小动物 ,它在世界上虽然分布广泛但分类上并不庞杂 。在古生物研究历史上 ,关于兔 的起源曾经有非常多的争论 ,包括兔可能跟踝节类有关系、兔可能起源于亚洲特有 的一类生物等 ,鼠兔是否同源也 是学界长期争议 的话题,因为缺少关键的化石证据 ,所以很长时间没有达成共识。

6200万年前“兔祖先”安徽模鼠兔 的复原图。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直到20世纪70年代 ,中科院古脊椎所在安徽潜山盆地发现约6200万年前的安徽模鼠兔化石 ,古生物学界对兔的起源才有了全新认识。

  安徽模鼠兔化石发现时 ,虽然头骨材料并不完整,但它的门齿、颊齿这些很重要的结构都被保存下来,一些下颌材料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特征 。科学家们通过仔细分析和深入研究发现 ,安徽模鼠兔 的上门齿跟今天兔子相关 的结构特征非常接近,包括上门齿都 是两对 、前一对从前面观察能够看到表面有纵沟等 。根据这一系列结构特征分析,科学家认为安徽模鼠兔跟现生兔子 是有关联的 ,代表了今天兔子的祖先类型 。

  在发现安徽模鼠兔同一盆地同时还发现另一类非常重要的、命名为“东方晓鼠”的化石。安徽模鼠兔具有现生兔类特征,跟今天的兔子有亲缘关系 ,因此是“兔祖先”;东方晓鼠则具有一些啮齿类也就是鼠类 的特征,可以说 是“鼠祖先”。

  这两类化石不光一个像兔一个像鼠 ,同时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存在很多相互交混 的特征 ,这为解决鼠兔 是否同源的争议 ,提供了非常好 的化石证据 ,经过对比研究最终提出鼠兔同源的观点。

6200万年前“兔祖先”的安徽模鼠兔化石 。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安徽模鼠兔如何演化出今天的兔子 ?从约6200万年前至今 ,兔子演化进程中有哪些重要分支节点 ?整体上呈现怎样 的演化趋势 ?

  李茜 :分别作为兔、鼠祖先类型 的安徽模鼠兔和东方晓鼠在约6200万年前同地同时被发现 ,约5800万年前 的古新世和始新世之交,兔形目和啮齿目就已经分开 ,开始各自独立的演化 。

  整体上 ,兔子在地球上 的分布及演化是一个较为连续的过程,但它们在不同大陆上出现 的时间并不一致 :亚洲最早 的兔形目化石记录 是大约5300万年前,北美最早 的记录是约4300万年前 ,欧洲要相对晚一些,大约2500万年前才有可靠 的化石记录 ,非洲最晚 ,1900万前才有化石兔形类 的出现 。

  中国不仅发现安徽模鼠兔化石 ,还在内蒙古约5300万年前 的早始新世地层中发现目前已知最早 的兔形目化石 ,将其命名为“远古道森兔”,在河南中始新世地层中(距今约4600万-4300万年)发现目前所知较早的兔科化石——“洛河卢氏兔” 。

6200万年前“兔祖先”的安徽模鼠兔化石(右)和5300万年前 的远古道森兔化石 。孙自法 摄

  此外,中科院古脊椎所在内蒙古约3000万年前的地层中,还采集到保存非常完整的兔子骨架化石,经鉴定为鄂尔多斯兔 。距今约3400万年前 ,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全球性 的大降温事件 ,哺乳动物也受到此次大降温事件的影响,在东亚出现一次非常明显的哺乳动物替代事件 ,也就 是降温事件后兔形类和啮齿类替代奇蹄类成为整个哺乳动物群中的优势类群。因此 ,对这一时期发现的兔形类化石 的后续相关研究,将对理解这些类群如何适应气候突变、生物与环境 的协同演化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可以说 ,从安徽模鼠兔起步 ,到远古道森兔、再到洛河卢氏兔 ,以及其他非常丰富的兔形类化石,这些材料使得中国拥有相对完整的兔演化的化石证据链 ,从而为兔子 的起源演化研究作出不可替代 的重要贡献。

李茜研究员展示介绍采自内蒙古地区约3000万年前一件保留出土时状态 的一只兔子完整骨架化石材料。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安徽模鼠兔化石发现及深入研究 ,为兔子起源、鼠兔同源等关键之争划上句号后,兔子起源研究领域 是否还存在未解之谜 ?

  李茜:目前 ,在兔子 的起源演化研究领域 ,其实还有较多未解之谜 。

  首先,安徽模鼠兔是兔类“老祖先”虽然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外学界共识,但再往前追溯安徽模鼠兔 的演化源头,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化石证据来回答 ,也 是科学家们希望探索和解决的谜题。

  其次 ,虽然我们找到了6200万年前 的“兔祖先”安徽模鼠兔 ,也有众多被归入兔科中 的早期属种在欧亚大陆广泛分布,但是现代兔类 的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欧亚大陆 的记录是缺失 的,在距今约800万年左右它们突然在亚洲和欧洲辐射开来 ,目前对这一被科学家们称为“兔事件” 的过程尚无清晰 的认识 。这一问题还与现生兔类起源有很重要关系 ,因此也成为古生物学家一直探索的兔子演化 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三 ,兔子包含有兔科和鼠兔科 ,目前所发现 的早期鼠兔科化石材料都非常破碎和零散 ,鼠兔科起源依然成谜。虽然中国已发现一类称为链兔的化石材料 ,但它是否为真正鼠兔科最早化石及起源还有争议,后续希望能发现更完整 的化石材料来进行研究确定 。

  现生鼠兔科动物在中国青藏高原大量分布,它对环境特别敏感,堪称环境变化 的“晴雨表” ,尤其 是对今天生物多样性 、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等均有重要研究意义 。例如新疆 的伊犁鼠兔,现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李茜研究员兔年说兔 ,科普解读兔子起源演化的“前世今生”。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 :在兔子起源演化研究过程中,中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开展了哪些合作研究 ?有什么代表性合作成果 ?未来国际合作研究有何计划安排?

  李茜:兔子起源演化研究中 ,中科院古脊椎所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安徽模鼠兔化石之后 ,很快进行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带到国际学术会议 、国际合作交流当中 。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提出“鼠兔同源”概念,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展示介绍,随即引起国际学术界尤其是研究兔形类和啮齿类专家学者 的广泛关注。

  在随后 的进一步研究里,中国不仅对兔子起源演化开展形态学研究 ,也参与到通过古生物学 的形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 的综合研究当中。时至今日,无论 是古生物的形态学研究,还 是综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国际学术界都已认可“鼠兔同源”概念,安徽模鼠兔 是兔子 的“老祖先”或者说祖先类型,也成为国际学界共识 。

  同时,因为在中国发现“兔祖先”化石 ,以及较为完整的有关兔演化 的化石证据 ,这也吸引非常多 的国际同行到中国来进行相关国际合作研究。前面提到,兔子起源演化研究领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在破解这些谜题 的时候,中国所拥有丰富的 、重要的兔化石材料将更富吸引力 ,相信未来在这些领域会有更多国际合作的推进 ,产生更多 的研究成果。

  值此兔年到来之际,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团队根据安徽模鼠兔化石研究成果,对“兔祖先”形象进行科学复原并完成生态复原图,展示出6200万年前潜山盆地的生态环境面貌 ,并成为央视兔年春晚吉祥物“兔圆圆” 的灵感来源和设计基础 ,我们也借此祝大家兔年新春快乐,在新的一年里“兔”飞猛进 、大展宏“兔”。(完)

  专家简介 :

  

  李茜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古近纪哺乳动物及陆相地层学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小型哺乳动物(啮齿类 、兔形类等)的分类和系统学,物种 的起源和演化 ,及哺乳动物与古环境之间的协同演化。她迄今已在国际及国内核心期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是在中国诸多地点和层位上首次报道有关啮齿类和兔形类化石,对其中不同门类 的起源和演化提出新 的认识、进一步证实啮齿类 的亚洲起源。二是首次建立起东亚早始新世至早渐新世啮齿类化石 的连续演替序列,该序列明显反映出啮齿类对同期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该序列也成为中国及东亚不同地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参照 。三 是推进并解决亚洲哺乳动物分期与北美及国际分期之间对比 的问题 ,建立有年龄标定 的古近纪地层框架,为中国陆相地层建阶提供有力支持 。

彩神lv

《2022年元宵晚会》彰显艺术与科技融合之美******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高凯)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元宵晚会》如期播出。整台晚会以“欢乐闹元宵 、浓浓中国风”为主题 ,涵盖歌曲、舞蹈、曲艺 、武术 、魔术等多种艺术形式 ,加之融入新技术手段 ,充满了欢乐吉祥、喜气洋洋 的热烈氛围 ,展现出生机盎然 的时代图景,在浓浓的中国风中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

  开场节目《齐天乐》中 ,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奏响经典旋律《茉莉花》为序曲 ,将中国空间站传来 的太空音乐祝福和晚会现场激昂 的民乐演奏巧妙融合 。中华文化史上与民乐相伴的十组传奇人物齐聚一堂,从斗琴到合鸣 ,演绎了一曲融合琴 、箫 、笙 、阮、鼓、琵琶、箜篌 、二胡、唢呐 、羯鼓等十种代表性民族乐器的创意交响。

《2022年元宵晚会》彰显艺术与科技融合之美 央视供图《2022年元宵晚会》彰显艺术与科技融合之美 央视供图

  情景武术《骁》中,全国武术冠军和武术运动员们以新颖别致的形式、不凡 的身手,诠释出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今年元宵晚会紧扣北京冬奥会 、中国女足等热点话题 ,邀请谷爱凌 、苏翊鸣 、武大靖 、高亭宇、范可新 、任子威等冬奥健儿为观众送上美好祝福和趣味灯谜。

《2022年元宵晚会》彰显艺术与科技融合之美 央视供图《2022年元宵晚会》彰显艺术与科技融合之美 央视供图

  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通过云连线方式与现场演员共唱一首《风雨彩虹铿锵玫瑰》,中国女足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将整场晚会 的热烈氛围推向高潮 。

  今年 的元宵晚会注重“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 ,将多种艺术门类有机结合,通过年轻化表达,吸引了无数年轻受众 的目光。说唱节目《卖汤圆》,将交响乐和说唱形式巧妙搭配,既有欢声笑语 ,又有交响乐的曼妙 ;戏曲节目《戏韵话巾帼》涵盖粤剧、京剧 、昆曲、豫剧、河北梆子等五个曲种,刻画了穆桂英、梁红玉、花木兰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歌曲《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旋律悠扬 ,意境深远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彩神lv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