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 :55世纪- - (中国)行业领导者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55世纪- - (中国)行业领导者

来源:55世纪2023-10-28 17:48

  

55世纪

李俊:多点发力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李俊:多点发力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贸易强国 、数字技术、农村消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话题 ,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

  【姚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琨表示 ,当前 ,世界之变 、时代之变 、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 的方式展开。一方面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另一方面 ,恃强凌弱、巧取豪夺 、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 ,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 的挑战 。因此,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 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 、强弱 、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 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根据事情本身 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 的立场和政策。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 ,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 、开放、合作 的全球伙伴关系。三 是坚持对外开放 的基本国策 ,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 、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俊:多点发力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俊指出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的必然举措,也 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目标 ,加快贸易强国建设进程 ,需在科学研判内外部形势 的基础上 ,按照党 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的要求,从三个方面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一方面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提升货物出口的附加值,打造品牌、质量、技术、服务新优势 ,着力培育和提升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 、精密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 ,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 ,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作用 ,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把发展基础好 的服务贸易中心城市打造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地 。同时,发展数字贸易 ,研究建立我国数字贸易统计分类体系,加强与国际机构的统计口径和我国现有服务贸易统计制度的衔接 ;推进跨境电商业态升级,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 ,形成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平台为支撑 、以商产融合为主线 的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模式。

  摘编自《经济日报》

  【刘沛林 、李勇 :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长沙学院教授刘沛林、李勇指出,实践证明,数字技术在增强历史文化遗产吸引力 、提升文化消费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立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传承与利用工作的实际 ,深化数字技术运用,在更高程度、更大范围上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一方面,发展先进数字技术,运用先进 的 、综合集成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图像处理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三维制作、高清呈现、快速传输。另一方面,提升装备制造水平,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选择科学合理 的技术路线 ,努力实现我国高端数字技术装备制造更多重大突破 ,加快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同时,推动景区景点应用,做好政策扶持和宣传引导 ,通过5G手机或电脑终端 ,满足人们不限时 、不限地、可重复、碎片化观赏 的需要,提供优质的数字化游览服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

  【谢玲红 :多措并举扩大农村消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谢玲红指出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 ,有着5亿常住人口的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 是未来扩内需 、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应找准农村消费的阶段性特点 ,抓住消费扩容升级 的热点领域,突破扩大消费 的瓶颈,多措并举扩大农村消费。首先 ,促进农村中等偏下收入群体增收,提高消费能力 。促进低技能农民工就业增收 ,增强家政 、养老、托育等服务业对低技能劳动者 的吸纳能力;发挥乡村产业经营增收潜力 ,支持农产品直播直销新业态,促进乡村旅游差异化、品质化发展。其次 ,壮大农村消费人口规模 ,扩大消费市场。增强县城集聚能力 ,加强县城融入区域产业链能力建设 ,持续提升就业岗位创造能力 ;优化返乡入乡就业创业生态,建设县级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实训基地,探索农村引进 、使用 、留住人才的激励制度 。再次 ,加强农村消费品供给能力建设,提升消费条件 。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传统商业场所改造升级,建设镇村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 ,鼓励大型商业龙头企业在县乡布局连锁超市 ;支持农村消费大数据开发应用,补齐基站 、宽带等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 ,提高农村居民数字化技能水平 ,培养线上消费习惯 。最后 ,完善农村消费政策体系 ,优化消费生态 。提高消费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探索设置社会消费品零售、消费基础设施投资等考核指标 ;促进农村消费信贷发展 ,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商业银行到乡镇布点设网 ,鼓励金融机构下放信贷权限。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胡忠英 :多方合力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胡忠英表示 ,近年来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 的深入推进 ,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稳就业”“保就业”和“扩大就业” 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企业 、高校 、大学生多方协作 、共同努力。一方面 ,政府要牵动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力度制定 、落实相关创业政策,搭建创业平台,逐步完善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企业要保障支持创新创业工作 ,以自身需求为导向,把企业 的需求融入大学 的科研和教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举办创业讲座,建立模拟演练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同时 ,高校要着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 ,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的助推器 ,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 ,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 ;另一方面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专业素质高 、教育手段新、实践能力强 的师资队伍 。此外,大学生也需积极开展自我教育 ,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树立创业意识 ,培养创业精神,同时扎实掌握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 ,努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李俊:多点发力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海外华文媒体传播中华文化新路径浅探******

  顾时宏

  中国总理周恩来1955年出席印尼举办 的亚非会议时,提出了国与国之间外交应该遵循求同存异的“五项基本”和平相处原则。60年后的2015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亚非会议纪念大会时 ,再次重申了他在2013年访问印尼时倡议“一带一路”合作要做到“五通”,指出“国之交在于民心相通”。

  习近平主席2021年11月19日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 ,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 的理念 、原则、方式等,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只有让双方民众真正理解对方国家 的文化传统 ,才能从求同存异 的层面消除误会,实现双方稳定发展。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 ,既 是中国故事对外传播 的过程 ,也 是中外文明交融互鉴 的过程,既 是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 ,同时也是在主动进入多元文化和世界文明语境 的过程中,去创新性地阐释中国文化 的基本价值 。

  作为肩负传播中华文化桥头堡 的海外华文媒体,在当今“西强我弱”的话语体系的环境下,如何适应新形势 、传播方式的新变化,在蜕变转型中开辟新路传播好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是华文传媒面临 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

  新形势下海外华文媒体 的担当

  在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和致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 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海外华文媒体主要分布在60多个国家,主流的华文媒体有400多家 。只有把握媒体 的话语权才能推动国际合作 ,实现合作共赢 。

  新时代,国际话语主导权的争夺是一场看不见硝烟 的战争。时至今日,国际舆论中的“西强我弱”、“西攻我守”格局仍未改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 的实施和综合国力 的不断强,中国需要在“走向世界”中 ,塑造全新的中国新形象 ,对外宣传介绍中华文化价值观、中国智慧 、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离不开海外华文媒体和 6000 多万华侨华人 的共同参与。

  华文媒体一直 是华侨华人与中国沟通交流 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 ,必将受到越来越多 的关注与重视 。华媒和华侨华人具有融通中外的优势,肩负向世人宣传“一带一路”规划、理念 、政策 、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国际舆论、引导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沿正确战略轨道运行的重任 。中国故事讲好了 ,华媒 的传播效应就会逐渐深入民心 ,公信力和影响力也必然得到提升 ,国际话语权也会不断提升 。

  海外华文媒体面临 的挑战与优势

  当前,海外华媒在讲好“一带一路”中国故事的路上面临诸多挑战:出于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需要,西方媒体仍喜欢用预设立场和“标签式语言”描述中国,或通过议程设置淡化“一带一路”影响 ,或依照固有框架对中国“一带一路”进行扭曲不实报道 ,使得国外很多人对“一带一路”有诸多误解和偏见 。在西方舆论主导的世界里 ,如何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 、全面的中国 ,是所有海外华文媒体 的责任 。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和平发展以及共同发展而提出来 的, 是中国领导人的智慧结晶。但 是一部分国外学者却质疑“一带一路” 的发展动机不纯。如日本《外交学者》杂志副主编蒂耶齐发文称 ,这 是“珍珠链”的变相发展。更有人认为 ,中国是打着“一带一路” 的旗号 ,让中国的一些过剩产能走出国外 。一部分西方国家标签化中国 ,淡化“一带一路”带来的良好影响,扭曲“一带一路” 的效益 ,为此给许多国家的民众带来了偏见以及误解 ,一些企业家在道听途说了不良言论之后,放弃了与中国的合作 。

  所以,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 的 、立体 、全面 的中国 ,是华文媒体肩负 的责任 。海外华文媒体了解国外社会经济形势 ,也熟悉中国国情 ,与当地 的社会关系良好 ,更容易产生亲和力 ,传播 的消息可信度更高 。海外华文媒体应该积极主动地为“一带一路”发声 ,宣传“一带一路”的美好构想 、光明前景 、互利共赢、可信度高 、有效性好等内容。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中国的发展,对西方媒体 的扭曲报道予以批驳 ,在维护中国国际舆论形象的同时也是在为媒体自身树立良好 的形象 。为此,海外华文媒体 的功能绝不仅限于联络 、沟通当地华人 ,也不仅 是让世界更多 的华人了解当地 ,华文媒体 的优势更不仅仅限于“华文”。

  因此,作为海外的华文媒体,眼光不能够只局限于“华文”或者“华人”这个圈子,而应当“走出去” ,与当地主流社会加强沟通 ,甚至是开展当地主流语言 的新闻消息播发、宣传。这不仅是让当地主流社会了解中国,更重要 的一点是,这可以为当地华人融入主流社会提供更好的舆论环境 ,让华人真真正正能够安心 、舒心地在当地长期生存 ,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笔者认为,借助海外优秀华文媒体的力量和影响力,同时通过当地的主流媒体,去讲好中国故事 ,不失为一条合作共赢的捷径 。

  如印尼 的《国际日报》作为印尼最大 的华文报纸,不仅在印尼通过中文 ,而且通过印尼文和英文报刊,以及网络大力报道“一带一路”与印尼相关行业的发展 ,两国在基础设施和能源等许多领域的合作 ,以及在人文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充分报道中国企业和人民与各国企业和人民密切交往中许许多多美好动人 的故事。该报在美国的《国际日报》开辟和介绍中国各地区的 16 个英文专版 ,通过《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体,发行到主流社会 。通过多种渠道,客观 、公正、全面地报道中国 的发展变化,拉近当地人民与中国人民 的距离,促进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 的更好合作 。故而 ,在时代使命和责任面前,华文媒体加强和各国主流媒体的合作 ,引导当地主流媒体参与宣讲“一带一路” 是必须要走 的一条路 。如西班牙华文报《欧华传媒》与西语世界最大的通讯社埃菲社签了战略合作协议 ,让西方主流媒体帮助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又如在南欧 的《中希时报》华文报,在 2015 年增发了希腊语版。这每周 8 个希腊语版,使《中希时报》能够有机会和有条件跻身希腊主流社会 ,用当地语言向希腊人介绍旅希侨界,传达他们的呼声和诉求。同时 ,也让希腊各级政府部门从中了解中希双边合作情况 ,用希腊语讲好中国故事。

  如今 ,很多国家的华文媒体已经尝试双语出版,这将打破海外华文媒体只为海外华人服务 的狭隘局面。当住在国 的民众看到一份自己可以看得懂并且与自己身边事相关 的双语华文报纸或一档电视节目时 ,华文媒体的受众面将会迎来一个重大突破与转型。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政府与民间交流合作 的力度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提升。

  为中企造福当地发声 用历史故事促进民心融通

  笔者认为,海外华文媒体在宣介“一带一路”方面也应遵从“惠及当地民生,互利共赢”的宣传重点,应让更多的当地民众了解“一带一路”能够为他们带来哪些益处 ,能够为他们 的生活带来哪些向好 的改变,应特别杜绝“内宣外用” 的现象,应以消除当地民众疑虑、为当地民众谋福祉为首要职责 。

  比如,全印尼最大 的铝矿冶炼厂青山工业园在开放合作过程中,关心周边民众的福利,帮助他们搞副业 、脱贫的各种活动已在当地产生正面 的积极影响。青山工业园区是习近平主席2013 年访问印尼时,在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签署 的中国印尼重大合作项目之一 ,工业区建成后就业了周边大批老百姓 ,并为周边民众免费提供电力 、医疗等便民善举 ,获得当地政府和百姓好评 ,可赞 的还有中国青山企业 的到来 ,一直注意保护当地 的青山绿水。笔者曾深入该工业区采写了《种下和谐,收获共赢》通讯报道,对当地媒体污蔑工业园开发带来环境污染进行了驳斥 。

  历史上 ,郑和七下西洋 ,“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 ,而 是宝船和友谊” 。下西洋来到印尼 的郑和 ,给印尼人民带来的是友谊、文化 、经济和繁荣,他给印尼人民留下了丰厚的穆斯林文化遗产 ,也给中印尼友好关系打下传统友谊基础。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印尼 60 年代后发生过几次排华事件,但随着中印尼恢复外交关系 ,中印尼关系已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政府提出 的建设海洋大国有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的共同愿望不谋而合 。近年来,中印尼宗教、教育 、文化交流合作频繁,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 的了解,加深了两国人民 的友谊。

  中印尼合作 的顺畅得益于民心的相通共融 。印尼民众对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故事挺感兴趣 。如雅加达 的话剧院每月都用印尼语上演中国历史话剧,包括《薛仁贵》、《三国演义》片段 。笔者认为,要深耕细作民心相通的工作,中国 的话剧院、歌舞剧院应加强和印尼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方面 的合作和交流 。历史上 ,中国与印尼 的人文交流频繁,比如郑和下西洋时 ,这位穆斯林航海家对印尼伊斯兰文化 的传播产生过极大影响 。郑和访问印尼时,在三宝垄留下的三宝洞文物遗址 ,随行 的中国公主嫁给了印尼当地土豪的故事 ;比如巴厘岛上中国姑娘江金花和当地土豪喜结连理的故事 ;比如井里汶 的中国姑娘故事;比如日若皇宫里 的中国瓷器、花瓶、中国茶的故事 ;比如苏门答腊岛上占碑省的千年佛塔遗址里记载中国唐朝佛教义净高僧于7世纪曾到过那里传授佛教开坛讲经 的故事等等 ,这些故事被当地华人经营 的巴厘岛动物园大型歌剧院改编成歌舞剧每天上演 ,感动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中华文化骨子里的与人为善 ,睦邻友好 ,合作共赢的价值观也随之深入民心 。

  每年 的6月底是郑和访问印尼三宝垄的纪念日子,三宝垄 的民众都要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的周年庆祝活动,包括用印尼语表演重现郑和当年到访三宝垄 的情景 ,当地军人表演舞龙 ,抬郑和塑像沿街游行等群众文化活动。

  由印尼泗水华人发起兴建 的“郑和清真寺”目前在印尼各大城市已建起 14 间,对促进和印尼穆斯林民众了解中国文化,促进民心相通起到不可替代 的作用。民心 的相通也助力了我国在海外兴建的第一条完整高铁——印尼雅万(雅加达至万隆)高铁的顺利建设。

  新时期华文媒体用转型升级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舆论格局目前“西强我弱”,我国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还不够强 ,声音总体偏小偏弱。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 的境地 。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陶光雄认为 ,转型发展 是媒体永恒 的命题,海外华文媒体也不例外 。现在海外华文媒体一谈到新媒体转型 ,想到 的就是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开账号 ,这些虽然 是海外华侨华人 的主要应用,但毕竟是国内的中文新媒体平台 ,受众也只 是中文读者。在这些平台上扎堆用力,也算是一种“内卷”。因此 ,要鼓励和引导海外华文媒体向外语、海外社交平台延伸 ,充分发挥他们在外 的特殊作用 。

  那么,海外媒体如何抓紧转型升级创造性地传播好中华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

  曾任中国传媒大学校长的胡正荣认为 ,国际传播要做到更有效,需要做到:一 是要具备国际观 。一条新闻即使是内宣 ,也要充分考虑发布后在国际上会产生哪些影响。二 是要有良性 的国传运行体制和机制。三 是要启用大量具有丰富海外经验、熟悉现代国际传播的人从事国际传播工作。比如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 。它在开台 的时候聘请了大量长期在美国生活、有俄罗斯背景的人,这奠定了 RT  的成功。海外华文媒体也要有这样 的魄力 ,对国外的记者也可以适当用一些 ,因为他们更了解国际通行 的话语体系 。

  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影响力 、公信力 。因此海外华文媒体 的国际传播也要全媒体出击,要充分利用海外的社交媒体,比如在 Facebook、Twitter 等海外社交平台上充分发声 。不仅要有官方媒体的声音 ,更要有民间 的声音、网友 的声音。同时讲故事要多元化,可以有高大上 的内容,也一定要有小故事。通过普通人感知自己身边的故事讲中国故事,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如李子柒就是用亲力亲为 的视频故事让西方了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孝敬传统文化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 2021年11月19日在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发言指出,讲好中国故事,要注重以小见大,全方位 、多角度诠释中国发展成就。要在融通中外上下功夫 ,找到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和情感共鸣点,找准国际交流 的公约数 ,用西方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 的方式 、听得信 的内容,让中国叙事成为世界叙事和国际共识 。要注重展示普通中国人 的生活 ,用小切口展现大格局 ,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力争将我国发展成就 的硬事实 ,在境外新媒体平台上实现软着陆 ,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 的中国,用接地气 的方式去塑造可信、可爱、可敬 的中国形象 ,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形成客观正面 的中国观。

  去年以来,中新社在国际传播中主动设置议题也值得华文媒体借鉴,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主题报道中 ,中新社策划推出《外国友人与中共》和《外眼看中共》等专栏稿件 ,借境外、党外 的“外嘴”讲述中国共产党 的故事,让报道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2021 年伊始中新社又推出学理型融合专栏《东西问》 ,聚焦文 、史 、哲、政、经,以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重点 ,创新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

  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到《东西问》专栏 的议题设置,中新社一直坚持“官话民说、硬话软说 、长话短说 、空话不说 、中话西说”,努力以事明理、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用最易被海外受众认知、理解和接受 的语态 ,回答外界的疑惑与关切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

  结语

  海外华文媒体在传播中华文化 、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一是要讲清中国和平崛起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动力 ,切实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和疑惑。中国和平崛起“故事”的核心,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 的卓越领导 ,在于中国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二是要把中国的成功故事,同世界各国的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的发展 ,不仅将惠及中国 ,也将惠及世界各国。这个故事讲清楚了 ,才会使中国故事成为全世界的“故事” ,才能真正“入耳” 、“入心” 。在讲故事 的时候 ,要遵循国际新闻传播规律 ,尊重宗教经典 ,特别 是在跨文化传播的时候 ,尊重别人的宗教仪式 ,尊重别人的社会风俗和伦理道德,只有彼此尊重,才能更好地讲故事 ,让对方听进去故事 。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年轻化的趋势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根据受众特点 ,结合互联网思维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唯有如此 ,才能引导各国民众在感受当代中国发展、感知中华文化魅力中 ,理解中国、亲近中国、认同中国。“一带一路” 的建设和互惠共赢的理念才能接地气,融通中外,中华文化的价值观 、中国和平发展观才和世界民心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才深入人心。

  国际传播界·2022年 第1期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 :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视觉焦点

  • 【传家日历】黑白分明,才够酷

  • 幸福小二居都市栖息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5世纪伦敦占星学院院长:2019年十二星座运势
2023-11-08
55世纪罗永浩官宣小野电子烟一代 有红黑蓝三色售价298元
2024-02-06
55世纪 男子为得到遗产 全城征婚
2023-12-28
55世纪绝地求生冠军联赛春季赛
2024-07-20
55世纪认为自己并没那么重要的安娜伊思·马田
2024-03-26
55世纪贝尔赛后脱队直奔机场!西媒暴怒:皇马是否应封杀他?
2024-02-25
55世纪 无人机视角看地球 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多姿
2023-10-06
55世纪王汉锋:新股常态化发行是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义
2023-11-18
55世纪林志玲格子衫清爽十足
2023-12-24
55世纪1季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2024-04-16
55世纪组图:蔡依林宁静“斗胸”超抢镜 张雨绮收起性感玩淑女风
2024-08-17
55世纪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4-01-25
55世纪习言道|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
2024-08-16
55世纪 亚马逊为何突然成了赚钱机器?可持续吗?
2024-07-29
55世纪 中安资产公司“四送一服”化解无为电线电缆产业风险
2023-11-25
55世纪纪连海带您见证中国酒文化的变迁史
2024-06-28
55世纪被黄景瑜安利的这款包后,再也无法止住买买买的步伐!
2024-06-25
55世纪乔布斯演讲为何很优秀?
2024-06-13
55世纪《狂飙》中高启强得的“干眼症”,真是绝症吗
2023-12-15
55世纪这些星座的审美让人迷惑
2023-12-09
55世纪 淘宝来了,线下批发店就死了
2023-10-14
55世纪游戏义肢设定给玩家勇气
2024-04-20
55世纪辽宁遭暴雨侵袭致城市内涝 紧急转移12万人
2024-03-14
55世纪北京关停三里屯酒吧街?官方回应升级改造
2024-01-20
加载更多
55世纪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