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彩网投资平台 - 盈彩网投资平台
盈彩网投资平台2023-01-31 16:05

解振华:中国已初步进入绿色 、低碳、循环发展道路******

  中新网卡托维兹12月8日电 第二十四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日至14日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7日由中国新闻社、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 的“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主题边会上做了首场发言。他表示,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中国已经初步进入到一个绿色 、低碳 、循环发展的道路 。

  解振华在致辞中表示,讨论“气候变化传播和公众参与”这一主题对于促进各国国内气候行动 、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很有意义。气候变化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 ,气候传播和公众参与是开展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1992年签署的《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条指出 :“保障公众获取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信息 ;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拟订适当的对策”。

  解振华指出 ,气候变化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 的一个重大挑战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 是政府 的职责 ,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政府 、企业、媒体 、公众、社会团体和国际机构和组织作为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各个利益相关方 ,需要团结携手,共同应对 。

  解振华表示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 。近年来,中国在提升公众意识等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 。自2013年首届全国低碳日以来 ,通过举办应对气候变化主题展览 ,召开低碳论坛、建立低碳产业联盟,播放公益广告 、组织低碳院士专家中国行 、低碳进校园 、进园区和进社区等系列活动 ,提升了公众的低碳发展意识。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各级政府、企业、社区和媒体通过多种形式扩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力 。如镇江举办 的国际低碳大会 ,深圳举办国际低碳城论坛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影视大会 。

  解振华表示 ,正 是由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中国 的气候变化工作取得可喜 的进展 。截止到2017年底 ,中国碳强度已经下降了46%,提前3年实现了40%-45% 的上限目标。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3.8% ,预计2020年完成15%的目标。森林蓄积量已经增加了21亿立方米 ,也超额完成了2020年的目标 。这些目标 的实现 ,为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提前完成,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解振华在发言中谈到,国际上有一些媒体质疑中国“ 是否还 是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应该像发达国家一样实现绝对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更多资金支持” , 是因为还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

  解振华表示 ,中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 是8800美元,仅为全球人均GDP80% 的水平 ,在全世界排在70多名,还未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还有3000万至7000万贫困人口 。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增多的情况下 ,中国仍面临着严峻的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消除贫困,还要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等等非常大 的挑战 。中国要实现NDC(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 ,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付出相当大 的努力才能够实现 。

  解振华表示,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对发达国家的要求是率先大幅度减排,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是实现相对减排。在资金问题上,基于历史责任 、当前发展水平能力 ,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是义务 。2015年中美元首就气候变化发布的联合声明更加明确 ,敦促发达国家出钱,鼓励发展中国家自愿出钱,欢迎其他私营机构出钱。这些都 是十分清楚 的。

  解振华表示 ,中国政府最近25年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力行节能 ,累积节能量占全球节能量50%以上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 ,可再生能源 的总装机容量达6.5亿千瓦 ,占全球 的2.8% ,淘汰关停火电机组1.7亿千瓦 ,相当于欧洲一个大国装机总量 的两倍 ;三是解决交通领域排放问题 ,中国快速发展地铁 、高铁等公共交通 ,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电动汽车总拥有量占世界拥有量的50% ;四是增加森林碳汇 ,中国的人工造林面积 是世界上最大 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所有应该采取的措施都已经做了,而且应该说做得非常好,在全球减排总量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解振华表示,中国减排取得 的进展得到国际社会 的充分肯定。

  解振华表示 ,中国在实现这些减排目标的同时 ,GDP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能耗、物耗、碳强度下降基本超额完成任务 ,这些数据描绘出来 的趋向和轨迹显示出中国已经初步进入到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的道路。

  解振华指出 ,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气候传播和公众参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一,抓住气候变化的大方向。2016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给气候变化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但是并没有改变整个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宣传引导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气候变化 的事业中业来,把低碳发展 的理念贯彻到社会生活 的方方面面 。

  第二 ,拓展公众参与的机制设计。提升公众对于气候变化工作的知情权,及时向社会公布气候变化的工作的最新进展,拓展公众参与的形式,推动决策过程 的信息公开,对于涉及环境和气候变化和立法 、政策制定等工作通过征求公众意见 ,使国家决策充分反映公众设想 。

  第三 ,将意识转换为实际行动。知易行难 ,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 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建立低碳社会,通过市场和行政相结合的方式 ,加强总量和强度双重控制,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 ,倡导低碳消费 。

  第四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它国家和组织在气候传播和公众参与领域 的合作,通过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形式 ,构建国际化的气候传播网络,吸收国际先进 的传播理念 ,创新公众参与的形式。

  解振华表示,在刚刚结束 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中国、法国 、联合国共同举行了有关活动与重申落实《巴黎协定》的坚定承诺,发出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信号。

  解振华表示 ,众人拾柴火焰高,面临着新 的形势 、新的挑战,更需要加强气候传播工作,推动国内外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气候变化工作中来,不断稳固和扩大朋友圈 ,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做出更大贡献。(完)

盈彩网投资平台

东西问·中外对话|德国和欧洲始终与中国保持对话为何重要 ? ******

  2022年 ,刚刚完成联邦政府换届的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开始担任七国集团(G7)主席国。在政坛完成新老交替后 ,人们对中德关系可以期待多少延续性和稳定性 ?为何中欧之间保持对话合作、互学互鉴始终具有重要意义 ?欧盟对华关系 的“三分法”(“伙伴、竞争者和制度对手”)为何亟待商榷 ?

  针对上述问题 ,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日前独家对话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前副议长 、德国“中国之桥”协会主席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Dr. Hans-Peter Friedrich)。

  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表示,无论德国内政如何变化,他对德中关系保持延续性感到乐观。他指出 ,面对新冠疫情 、气候变化等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 ,各国政府应当携手合作 ,中国和欧洲构成一条全球发展和稳定之轴 ,双方需要紧密携手 、并肩前行。他认为 ,德国人可以从中国人身上学到如何更加乐观地去看待技术领域取得 的进步 ,并勇于开启新的项目。

  针对欧盟“伙伴、竞争者和制度对手” 的对华关系定位,弗里德里希指出,欧盟和中国无疑是重要的伙伴,而竞争则主要是指双方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非国与国的竞争 。针对“制度对手”的提法 ,弗里德里希指出 ,欧盟和中国都没有意愿改变自身的政治制度 。在他看来 ,欧洲人有很强的动力去确保美中对抗不走向升级,确保各方能够在一个和平 的世界里携手合作 。

  以下 是对话全文摘编:

  彭大伟 :对于中德关系 ,人们可以期待多少延续性和稳定性?

  弗里德里希 :从德国的角度来看,中国不仅在经济和技术层面 是一个重要的伙伴,在政治层面同样如此。而反过来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德国也 是其在欧洲 的一个重要伙伴 。正因如此,双方的关系必须具有延续性。

  无论内政格局如何变化,德中之间如此重要 的一系列伙伴关系都必须得到呵护。在这一方面我也感到十分乐观 。德国现在有了新一届联邦政府 ,我预计德国与中国 的关系将是德国总理府的优先事项 。

  奥拉夫·朔尔茨是我们德国的新一任总理 。他曾担任汉堡市市长 。早在汉堡市长任内 ,他就为促进德国和中国之间 的关系发展做了很多工作 。我预计,在就任德国总理一职后 ,奥拉夫·朔尔茨仍将继续这项工作。他的政策与前任总理默克尔存在延续性。

2021年12月8日 ,德国新任总理朔尔茨及新政府内阁全体成员在柏林的德国联邦议院宣誓就职。图为朔尔茨宣誓就职。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2021年12月8日 ,德国新任总理朔尔茨及新政府内阁全体成员在柏林 的德国联邦议院宣誓就职。图为朔尔茨宣誓就职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彭大伟 :德国和欧洲始终与中国保持对话 ,这一点为何如此重要?

  弗里德里希:首先 ,我相信 ,在一个全球化 的世界 ,当涉及到全人类共同面临 的挑战,要使得我们的星球免于“过载”,例如在环保、气候、卫生等议题上,所有国家就都必须共同承担责任 、携手合作 。

  我们正处在新冠大流行当中,对此有切身感受。此外消除饥饿也是重要的议题 。在上述议题上,全球各国政府必须进行合作 ,欧洲和中国当然在这其中也承担特殊的责任。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广袤的欧亚大陆上 ,我相信中国到欧洲构成一条发展之轴和稳定之轴。这条轴具有关键意义 ,因此德国和中国之间需要紧密地并肩前行。

  彭大伟: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希望改善德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数字化等方面的表现。这会否开启新 的对华合作空间?

  弗里德里希:数字化和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政界面临的两项突出挑战 ,也是经济界和全体企业面临 的一项重大的转型进程 ,这一进程必须在未来10到30年内完成 。因此 ,数字化和应对气候变化是所有人 的日程表上最优先的议题。

  德国和中国刚好在上述领域拥有非常多 的合作可能性 。对两国企业而言 ,上述领域也 是举足轻重 的 ,氢能 的利用便 是其中一个例子,在其它很多具体领域我们两国未来也肯定会有合作。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6日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政府卸任仪式上将任期结束通知 ,正式交给担任了德国总理16年之久的默克尔 。当地时间2021年10月26日 ,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政府卸任仪式上将任期结束通知,正式交给担任了德国总理16年之久 的默克尔。

  彭大伟:默克尔在卸任总理前接受的最后一次专访中表示,“德国和欧盟应该延续同中国 的合作 ,并且双方都能够从对方身上学到东西” 。您认为双方分别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什么 ?

  弗里德里希 :总体而言,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中国 、从中国人身上学到如何更加乐观地去看待技术领域取得的进步。德国在很多领域对革新 、对新技术发展都过度谨慎 ,而中国人则首先看到其中的机遇 ,其次才去关注风险——德国的态度刚好相反 。

  我想德国人可以向中国人学习 的是 ,如果能够勇于开启新的项目,并在一些地方不尽如人意 、甚至暂时遭遇失败时坦然面对 ,同时专注于机遇 ,这将是很好 的事情。这是我们必须向中国学习的 、十分重要 的一点 。至于中国人能够向我们学习什么 ,这得由您来解答 。

  彭大伟 :我能想到 的是氢能等绿色清洁能源和技术 ,以及其它更多 的领域——可能用“合作”比“学习”更贴切 。

  彭大伟 :您对欧盟提出 的对华关系“三分法”(“伙伴、竞争者和制度对手”)有何看法 ?这种“三分法”是否会导致不同体制之间的对抗甚至摊牌 ?

  弗里德里希 :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 的联合执政协议中就能找到您所提到的“三分法” 。但当人们仔细看这些概念时会发现 ,“伙伴” 是明确无误的,我刚刚已经提到了 ,全球各国政府采取合作才能使我们成功战胜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竞争”这一层面,“竞争”与其说 是指中国与欧盟、中国与德国国家之间 的竞争 ,不如说更多地 是指企业间的竞争——德国企业、荷兰企业 、法国企业、捷克企业、中国企业……企业之间存在竞争 。

  至于“制度对手”这一提法,我必须坦诚地说,我不太清楚这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因为经过仔细思考后,我并不觉得欧盟有意愿改变其自身的政治制度 ,我同样也不认为中国有改变其自身政治制度 的意愿。

  在这一意义上 ,“制度对手” 的问题实际上仅涉及不同权力体系之间的竞争 ,尤其 是美国和中国之间。作为欧洲人,我们有很强的动力去确保美中对抗不走向升级,确保我们能够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携手合作。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盈彩网投资平台地图